【时间】大开眼界!十堰博物馆原来还藏了这么些宝贝

  郧县人头骨化石陈列在市博物馆远古人类家园展厅。

  随着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家宝藏的热播,各省博物馆的宝渐渐为人所知晓。大湖之北,楚文化独领风骚数百年,在湖北省博物馆,同样有几件文物被揭开神秘面纱。在节目,出自十堰地区的郧县人头骨化石令嘉宾撒贝宁直呼惊奇。虽然没能揭秘,但令不少观众为之震惊。

  在市博物馆,郧县人头骨化石算得上是一顶一的宝。它的发现不仅改变了人类起源于非洲这一观点,更是入选当年全十大考古发现。

  上世纪70年代期,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里,曲远河正安静地流入汉江。村民在江边淘金时,无意间从砂砾堆发现一截剑齿象化石,引起当时文物部门的重视。1989年,郧阳地区开展了全第二次文物补查工作,弥陀寺村也因当年的考古发现,成为普查工作的重点调查地区。

  通过村民的线索,考古人员到附,经过几天的考古发现,一块包满钙质结核的化石若隐若现。经过再三比较,考古人员判定其是动物头骨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动物头骨大多比较长,牛马的头骨就是如此。而当时挖掘出的这个头骨是圆的,且完整性较高。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李菲说。

  在挖掘现场,考古专家们一致认为,挖出的可能是猿人的头骨。这样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不的轰动。头骨被带回后,经过专业处理,16颗牙齿一一显现出,并被称为头骨化石I号。

  1990年6月,在距离该头骨出土仅3米左右的地方,又出土一枚头骨化石,随后被命名为II号头骨。相较于I号而言,它保存得更为完整。而且,随着挖掘的进一步深入,一批石器也渐渐被逐一发现。这两个头骨化石被命名为郧县人。这一发现打破了人类非洲起源说的定论,轰动世界。

  真武铜像流失多年终归故里

  从陕西迎回的真武大帝铜像。

  武当山作为十堰三张城市名片之一,在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朱棣600年前下令大修武当,30万工匠从各地而,一同诞生的还有大量文物。时过境迁,不少文物流失出市,现存于市博物馆内的六尊青铜像便在其。

  1938年,驻扎在武当山的民某团转移四川时,将武当山政庵遇真宫元和观太子坡等宫观里的千件铜像拆下,用马车运到汉,欲走汉江水路运往重庆制造兵器。其间,大部分铜像被运往重庆后冶炼,铸造成了枪支。当最后一批铜像抵达陕西汉时,突降暴雨,汉江猛涨,无法渡江。为方便运输,部队决定就地冶炼。由于这些铜像的铸造年代不同,纯度不一,熔点也不一样,神像被投入到烈火之。其一个炼炉在冶炼过程发生爆裂。

  一直乔装打扮成马车夫跟随车队的两位武当道士趁机游说官兵,称炼炉爆炸是祖师爷显灵。现场官兵顿时恐慌不已,一批珍贵铜像就此幸免于难。

  铜像被救下后,这两位道士在汉准备将铜像运回武当山,不过,船行至安康时,铜像被搬进了安康民众教育馆保存,从此滞留于安康。

  落叶总要归根。2006年,因建馆需要,十堰市政府向安康市政府提出收回铜像的想法。安康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此事,最终同意将这些铜像文物送回十堰。

  2007年6月底,6尊武当山铜铸鎏金铜像回到十堰。不少市民激动地说铜像回归十堰,体现了文物的原真性和武当山世界文化遗的完整性。安康市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安康可能还有武当山文物。他们将努力征集,如果能征集到,将交还十堰。

  看看这些博物馆的珍品

  除了十堰市博物馆以外,在十堰各县市区的博物馆,各种文物也是灿若星河。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十堰有12个博物馆纪念馆。由文字和历史组成的文物,造就了十堰地区如此繁荣的信仰。从古至今积淀出的文化内涵,刚健秩序进取用最早的石刻文字,记录着这里文明的博大精深。记者分别走进丹江口市郧阳区房县竹山县郧西县武当博物馆,了解到了馆内最具特色的文物及其相关信息。

  武当博物馆

  武当山出土的明代 投龙法器石简。

  在武当博物馆二楼仙山名人厅里,珍藏着一组明代投龙法器,它由金龙石简玉璧组成。这组稀世珍宝1981年出土于武当山紫霄宫窖藏,是现存唯一一套较完整的道教投龙法器。

  武当山出土的明代投龙法器金龙。

  此外,一同出土的金龙为纯黄金制品,长11.2厘米,高4.7厘米,空,重15克。为典型的明代初期独具特征的闭嘴龙龙纹造型。玉璧质地为白玉呈灰色,直径8.3厘米,内径1.4厘米,厚0.3厘米,规整无纹。

  这组法器十分精致,反映了明代建文元年1399年,湘王朱柏为避建文帝削藩之灾,派人到武当山投简,祈求道教神灵消灾赐福的历史事件。

  因建文帝在位仅三年,时间很短,遗存下的这组有确切纪年的文物更显珍贵。堪称武当博物馆镇馆之宝。

  丹江口市博物馆

  丹江口市吉家墓地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石斧。

  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市博物馆内的珍贵文物众多,大量墓葬在南水北调移民时被挖掘出土。

  在已经发掘的墓地,吉家墓地的规格最高,墓葬规模相对较大,布局排列也极有规律。1998年与1999年,吉家墓地41座战墓葬和一座大型车马坑被挖掘出,吐出了千件精美的陶器玉器与青铜器等。该遗址对我墓葬群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郧阳区博物馆

  在郧阳区博物馆,有辽瓦店子遗址的出土文物展。2007年,郧阳区柳陂镇的辽瓦店子遗址入选年度全十大考古新发现。新石器时代夏商西汉唐宋等时期的遗存也在此次考古面世。

  辽瓦店子遗址是十堰地区有史以发现的规模较大出土遗物较多的一处夏时期的聚落遗址。西时期的遗存则将楚文化的历史上溯到西早期。

  郧西县博物馆

  郧西县黄龙洞挖掘出的古人类牙齿化石。

  郧西县博物馆藏有黄龙洞挖掘出的古人类牙齿化石。

  十堰地区是古人类生存的伊甸乐园,先后发现了郧县学堂梁子梅铺龙骨洞和郧西县白龙洞黄龙洞四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表明这一地区极可能是早期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之一。

  郧西白龙洞猿人遗址位于郧西县安家乡。该洞内有四室一厅,洞口一厅宽20方米,高3米,为泥质灰岩结构的弯窿顶。厅后四室,每室宽10多方米,高3米。在这里,考古人员先后发现人类牙齿8枚,并发现猩熊獾鹿牛豪猪大熊猫剑齿象等19种伴生动物的化石。1981年,此处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郧西香口乡黄龙洞还发现了四枚古人类牙齿化石,经鉴定,时代为距今410万年,表明郧西是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房县博物馆

  房县七里河遗址出土的陶鬹。

  房县博物馆藏有七里河遗址出土的陶鬹。 作为诗经主要编纂者尹吉甫的宗庙地,房县地区的文物则是从古代到代无所不包。著名的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里河遗址便在房县发现。

  七里河遗址发掘面积总计为1460方米。先后发现石家河文化房屋建筑遗迹三房湾文化时期遗迹汉墓葬等众多发现。它也首次揭开了房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是这一区域内古文化遗址发掘的开端。不仅如此,七里河遗址还填补了武当山南麓至神龙架区这一大片区域内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增添了世人对考古文化内涵的新认识。

  竹山县博物馆

  竹山县霍山遗址清理出的新石器时代石锛。

  竹山县博物馆藏有从霍山遗址清理出的新石器时代石锛。竹山县古名上庸县,不同于十堰其他地区,竹山县的霍山遗址让不少人对古庸生浓厚兴趣。该遗址位于竹山县西南方向,地势稍较坦。在考古工作,该地出土了大量仰韶文化的碗钵等代表性器物,但仰韶文化最为典型的彩陶,却并没有发现。

  有意思的是,在清理出的打制石器,除了盘状器和有肩石锄外,一批较为精细的石器也一起出土。

  虽然不能确定在神秘的竹山流域,古庸人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但通过大量器物可以证明,早在2600年前,竹山这片神奇富饶的土地上十分适宜人们生活。